一夜好眠值千金
■整體經濟景氣遲滯,但有個部門卻快速成長,那就是助人入睡、特別是能一夜好眠的產業。
美國「財政時報(The Fiscal Times)」最近有篇報導中指出,協助睡眠已經是門大生意,預期美國這個產業今年的總營收將超過320億美元,從2008年以來平均每年成長8.8%。
這篇報導指出,「從藥劑、產品到醫療設備,到充斥各醫院、實驗室與睡眠中心的睡障顧問,再到以舒壓泡棉製成的豪華床墊等,所有一切」,凡可用來協助人入睡的產品及服務,都包含在「睡眠經濟」內。
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估計,全美的工作人口中,約有三分之一或相當於超過4,000萬人,無法享有足夠的睡眠。其他的估計則顯示,美國另有約1,000萬到3,000萬人,「無法經常性的享有所需睡眠量」。
睡眠經濟,正夯
至於「睡眠充足」,按照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NSF)的定義,係指成年人每天能夠入睡7到9個小時。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在2010年推出的「2020年健康人」計畫,將「提高美國成年人中能享有充足睡眠者的比率」,明定為目標之一。這顯示「睡眠剝奪」已是個備受關注的問題。
美國政府對這個問題的正視,可能是促成睡眠產業快速成長的一大原因,因為保險業者的觸角,經常和政府的關注焦點亦步亦趨。
研究機構IBISWorld分析師考伯特(Keven Culbert)最近完成一篇有關睡眠產業的研究報告,其中推估,美國睡眠經濟中的「治療睡眠障礙醫院診所」這個部門,其營收從2007年以來平均每年成長13.3%,今年可望達到58億美元,在至2017年的未來5年間,預期仍將繼續成長,而這有部分即受惠於「私人與公共健康保險的增加納保」。
報告中說,私人與公共健康保險愈來愈願意負擔(或起碼部分負擔)睡眠問題的檢、診、治費用,鼓勵民眾前往專業醫療院所求助,帶動睡眠產業的營收激增。
助眠產品,商機熱賣
睡眠檢驗尤其是高利潤業務。美國醫院級的睡眠實驗室,1個病人1個晚上要價近2,000美元,但通常保險會給付。
據聯邦主計署統計,美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睡檢給付在2001年為6,200萬美元,但2009年已增至2.35億美元。
助眠成為醫療上的一大顯學。美國唯一標榜專精於睡眠醫療這種「次專科」的醫學組織─美國睡眠醫療學會(AASM),現約有上萬名會員,其中除醫生外,還包括研究者及健康照護專家。
許多人無法成眠的痛苦,也成了精明企業家的搖錢樹。
美西地區名為Sleep Train的床墊專賣零售商,構建以購物中心為基礎的行銷網絡,除高級舒壓床墊,還販售各種助眠用品,如噪音消除機、香味蠟燭、精油、床單組等,去年總營收約3.7億美元,創自身紀錄,較前一年增加近20%。
紐約曼哈頓的班傑明(Benjamin)飯店,將助眠納入對商務旅客的服務中,成為極聰明的差異化行銷賣點。所謂的睡眠旅館,在全球許多大城市都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睡障診治用品製造商RedMed公司,特別設立睡眠市場小組,鎖定為大企業解決員工睡障商機,去年總營收12億美元,今年預期將增至13.4億美元。
1 則留言:
能睡好覺,真是幸福,而睡眠竟然有價!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