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30。汲取靈感,全靠分享,在封閉的空間,展開無窮的想像

汲取靈感,全靠分享,在封閉的空間,展開無窮的想像
  • 2013-04-30 01:32
  • 中國時報
  • 【汪宜儒/專訪】

 屏風經典戲碼《京劇啟示錄》,是李國修創作生涯的轉捩點。(本報資料照片)
 屏風經典戲碼《京劇啟示錄》,是李國修創作生涯的轉捩點。(本報資料照片)

 李國修的劇本有兩大特色,一是架構龐大完整,擅於調度複雜的時空與場面,像是《京戲啟示錄》、《女兒紅》、《六藝幫》等作品,橫跨數個時空場景,回憶與現實跳接交錯,人物關係複雜綿密。二是人物故事極富生活感,他以小人物、小老百姓視發,筆下人物可親又熟悉,對白詼諧卻有情。

 問他如何在如海的字裡行間調度場面,又如何取得靈感形塑內容?他的答案是:「封閉的小空間,還有遍佈全台各鄉鎮城市的朋友們。」

 李國修說他少時沒有閱讀習慣,一是因為自己坐不住,二是從小也沒有看閒書的習慣,「打麻將、理髮、上妝,我都坐不住,自小功課非常爛,做戲鞋的父親也不可能拿個什麼書要我看。」

 直到他在馬祖當兵三年,達到他人生閱讀的黃金巔峰。「七等生、白先勇、舒暢、林懷民等人的作品,我都是翻了又翻的。」

 李國修喜歡出走,遍訪好友吃吃喝喝之餘,市井小民的生活的分享,成了他創作極為重要的養分。像描述婚姻、外遇的《婚外性行為》,就是南部一位好友給的靈感。

 「那位朋友在外頭有個酒家女,就是人稱的小三。某次他很感慨地提醒我:『國修,別碰小三,他們一開始說什麼都不要,最後什麼都要。』」

 李國修的寫作,通常在午夜後開始,靠牆書桌前方有一道屏風,彷彿是庇護他安全自在的聖山。在那樣黑漆漆的夜裡,他彷彿受到保護似地,打開自己的心,一字一字寫下一個又一個故事。

 「我在中華商場長大,那個建築,是有前陽台的,比女兒牆略高些。有天下午四點多,我拉著一個白蘭洗衣粉的大紙箱,靠在陽台的牆壁,我躲在裡面,隔壁鄰居小孩敲著紙板說也想進來,我也不管他。」夜裡寫作時他就像回到那個狀態:「在那樣的封閉空間,黑的,我有種安全感,還有無限的想像。」

 如果文思泉湧,他寫到早上十點才可能停筆,若是沒什麼感覺,六點就會收工。「那過程我像是一個瘋子,會自言自語,每寫一句就念一遍,寫滿一頁再念一遍。一邊寫,我也一邊在做角色創作。」

 遇到很多角色與複雜場景時,他會畫場景圖、做棋子。他笑說:「一邊移動著象徵人物的棋子,進進出出;一邊記錄所有順序,不太像是寫作,像是算數學。」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人生體驗,自己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