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不問文化政策 只問托腮姿勢?
因為在立法院備詢,一站就是八小時,頭昏腦脹之餘,真的很難專心聆聽朝野立委的指教,於是新任文化部長龍應台特別穿了球鞋赴立院備詢,為了這雙鞋,她特別鄭重其事表白,「是為了尊重立法院。」沒想到,她的用心還是引來民進黨立委一頓痛罵,為的不是她的球鞋,而是她備詢時「托腮」。
什麼時候,立委質詢官員不看內容,卻看姿勢?瞧瞧民進黨立委的說法,潘孟安說「這是拍沙龍照的姿勢」,管碧玲說「這是輕慢、故做瀟灑,瞧不起對方」,連續幾天痛批龍應台的段宜康則說她是「馬政府最耀眼的花瓶」,林林總總簡單一句話,就是氣龍應台不尊重立法院!龍應台被整到手放下不是,不放下不是,托腮不行,抱胸不行,難不成要綁著她的雙手備詢?
人的肢體動作確實可以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敞開雙臂是不設防,雙手抱胸則是一種防衛姿態,托腮凝眉則是美人思考,源出西施,怎麼就是談不上「輕慢」。面對名重四方的大作家部長,立委或許有不知從何處下手的尷尬,選擇在首長的姿勢上做文章,徒然凸顯自己毫無準備,胸無點墨。可惜的是段宜康,他有備而來,然而因為質詢方法卻讓所有的準備全部落空,媒體焦點全部集中在他罵龍應台「厚臉皮」、「花瓶」等字眼,沒人在意他關切的轉型正義,出招反而自傷,因為全國民眾只看到國會議員最無風度的一面。
台灣的轉型正義經過兩次政黨輪替,照正常不該還成為問題。段宜康從委員會到院會鎖定這個題目,不可謂不認真,他關切的重點只有一個: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是否真實呈現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時期的功過,這個答案或許在博物館籌備處景美和綠島兩個園區幽微未顯,但是,從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到現任總馬英九總統的主動作為,包括道歉、調查報告乃至補償基金會成立,都已經直接表達,國家機器必須負最大責任,當年的國家機器掌控者既是國民黨、也是蔣介石,二二八事件下令者不是蔣介石,但他還是付出了代價;及至今日他的歷史評價依舊功過並陳,更甭提全台灣九成九的蔣介石銅像一度全部拆毀棄置,最後小部份才集中到了桃園大溪園區。
當民進黨爭執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要忘了,民進黨曾經八年執政,景美和綠島兩個園區都是民進黨政府時代所創設,民進黨執政不肯給一個明確的答案,還有什麼立場再追究重返執政的國民黨或馬政府不給這個答案?何況答案早已經有了,當年扁政府會選擇如此處理兩個園區的表現方式,某種程度還是考量必要的社會和族群和諧,歷史不能遺忘,卻不必把傷痕一代又一代地烙印成族群對立之源。
對於這個問題,龍應台在早年的著作中已有答案,此刻做為馬政府的政務官,她選擇含蓄不答,避免把身為作家的個人價值觀「裝進國家機器裡」,是一種敬謹的態度,而非段宜康所謂的「怯懦」,因為作者白紙寫黑字的所有理念、觀點、甚或單純的文字,都可留待後人、歷史評價和褒貶,遑論當年龍應台書寫這段過程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刻,段宜康又為這段歷史做出了什麼努力?龍應台主張讓人權博物館按照其專業程序,與受難者及其家屬、歷史學者進行深入溝通,參照歷史不同的政治立場、書籍、史料,納入各種不同的聲音,有何不對?誰曰不宜?這個歷程可長可久,隨時增補,而慘痛歲月的殷鑑要提供給未來世世代代的權力者引以為戒,國民黨必須戒慎恐懼,民進黨又何嘗不是如此?
行政、立法兩院是國家五權中最重要的兩大支柱,行政院要向立法院負責,立法院要監督政府,唯兩者之間並無上下之別,高低之分,彼此在負責與監督之間,還是要有基本的尊重和禮貌,立委言詞再尖刺都摧毀不了政務官的尊嚴,只會惡化立委的形象,面對無理羞辱依舊不動氣的龍應台展現做人的基本態度,如果在國會都失去了教養,台灣還談什麼文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