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5。清末民初傳奇開悟者

20100425。夏瑞紅部落格。清末民初傳奇開悟者http://blog.chinatimes.com/Xletter/archive/2010/04/25/493764.html
本文已發表於朱銘美術館JM季刊2010春季號,原題<善人之美>

約莫二十年前,
曾在街頭無意間拿到一本叫「化性談」的掌中小書,
那是給人隨緣助印的善書。

書名乍看有點嚴肅,
翻開一讀,
裡面卻以淺顯大白話,
談凡俗人生。

例如:
「人和天地是一體,
 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內的事,
 世界沒好,
 咱們哪能沒有不是?
 不是到處都有,
 低頭也是,
 抬頭也是,
 睜眼也是,
 閉眼也是。
 看妻子不好是低頭不是,
 看老人不對是抬頭不是;
 看別人不對是睜眼不是,
 心裡尋思別人不對是閉眼不是。……

 認(自己)不是生智慧水,
 找好處生響亮金。
 找好處開了天堂路,
 認不是閉上地獄門。
 認不是勝服清涼散,
 找好處勝用暖心丸。」

書上主要在談金木水火土「五行性」,
總結一句點出「人的苦都在性子中」:

「木性人」抗上不服、愛發脾氣,所以「招難」,傷肝。
「火性人」急躁虛榮、愛爭面子,所以「受苦」,傷心。
「土性人」蠻橫多疑、愛埋怨人,所以「受累」,傷脾。
「金性人」殘忍好辯、愛嫉妒人,所以「受貧」,傷肺。
「水性人」愚鈍憂慮、愛煩惱事,所以「受氣」,傷腎。


而且,
從今生是什麼性,
「就知道前生是做什麼的」,
由此,
融會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說
「真木」是佛根,
「真火」是神根,
「真土」是道根,
「真金」是仙根,
「真水」是聖根。
人若固執「稟性」用事,
徒然白白死於「假五行」,
唯消化稟性、回復「天性」,
「得著真五行」
才能健康快樂。

那麼,如何化稟性、復天性呢?

書上直指
天地人「三界」
是「人的來踪」。

天賦性、地賦、父母生身,
可惜世人多受限「身我」,
不明「命我」、「性我」。

唯「性存天理」,
「捉拿性中的賊」(稟性),「心存道理」,
「捉拿心理的賊」(私欲),「身盡情理」,
「捉拿身上的賊」(不良嗜好),
時時念念「借假修真」,
才能「清三界」得太平。
由此,
又連結佛家的三皈、道家的三華、儒家的三綱。

「姑娘道」
是「世界源頭」、
是「宇宙道」。

讀到這裡,
不禁猜想作者是何方廟堂學究,
能這般直截了當歸納儒釋道三家?
但接著讀下去,
又依稀看到一種「鄉下人」的率真神氣:

「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人說是上古三位皇帝。
我說
天皇是玉皇爺,管人的性,人要是動性耍脾氣,天就降災;
地皇是閻王爺,管人的命,人要是壞了良心,違背倫常道,地府就降病;
人皇是皇王爺,管人的身,人要是犯罪,國法處罰。
三皇管人的性心身三界,是為了叫人學好。
……三界的病我全會治
……能忍則性了,知足則心了,勤勞則身了,這正是好了。
不能了就好不了。」

我把這小冊反覆細讀多遍,如獲至寶。

當年還沒「古狗大師」(google),
頗費功夫才查到作者資料。
所謂作者只「述而不作」,
都是別人紀錄流傳的。

原來這位作者名叫王鳳儀,
生於清同治三年(1864),
卒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
直隸省朝陽府人(今遼寧朝陽)。

他是個不識字的農夫,
家道貧困,
從小就給人放牛作傭工,
但自幼用心於觀察人生真諦,
中年在為父守墳期間,
頓時大徹大悟。

三十二歲有感「沒讀書對不起祖先」,
舉債聘請老師成立私塾。
三十五歲以聖賢書考察世道,
發現人心壞到極點,
悲憤之餘,
決定絕食自盡。

連餓三天後,
家人拜託私塾老師勸解。
他問老師:
「您說世界什麼時候能好?什麼時候有頭?」
老師說:
「這世界沒有頭。」
他聽了只答:
「沒有頭,我還是得死啊!」
又一頭躺下,不言不語。

就這樣一連餓五天,感覺「靈魂出體」,
離地一丈多,輕快飄遊兩百多里,
直到聽見庭院殺豬哀號聲,剎時醒覺:
「死是真好,那麼你的老人依靠誰呢?
你為世風大壞而餓死,世人能因你死就好嗎?
不是還得你去勸他們,他們才好嗎?」

因此,
他發現活著畢竟還有兩事可做,
一孝親,二勸人,
從此立志獻身興學勸世。

那時一般女性多不讀書,
社會地位偏低,但王鳳儀認為女人相夫教子持家,
家和萬事興,天下太平,
「姑娘道」才是「世界源頭」、是「宇宙道」。
因此,
他卻專注教育女性,一生走遍大東北,
總計成立七百多所女子義學,
並隨緣講病教化,救渡無數,
時人尊奉為「王善人」。

真正的美,
總蘊含能引領人「向上挪界」的力量。

後來由於大陸文革浩劫,
當年推行王善人之教的組織「萬國道德會」,
被打為「牛鬼蛇神」,
倏忽幾近斷絕,
所幸上個世紀中,
有人帶著書稿逃亡日本,
又輾轉來台,
王鳳儀言行紀錄才得以繼續流傳於世,
萬國道德會也保住一縷香火在台北。

一年年重讀王善人之書,
我都更加覺得樸實珍貴。

日前朋友轉寄淨空法師一篇演講稿,
老和尚登高鼓勵大家閱讀王善人書,
還讚譽王善人在教育上的成就,
相較於孔子,
有過之而無不及。

想到王善人至真至誠的教誨,
或能因此再度風行,
我內心油生歡喜。

比起過去貧窮年代,
現代一般生活確實更強調美感品味,
但為什麼世界卻反倒變醜、無味了?

猜想王善人會這麼回答——
因為好高好上,
不願托底就下、學做人,
你們都「落界」了呀!

王善人曾說:
「身界人只為身子打算,
有己無人……總是發愁,
所以是個鬼;
心界人貪而無厭,
總不知足,
滿腦子妄想……
所以是個小人。」

小人與鬼爭先恐後的世界,
表面是豪宅、華服、精品、美食,而真相呢?
自然生態受傷,
社會情義消失,
以致今天連吃一口「真」食物、
遇一個「善」人事,
都成了不尋常的好運,
人生如何能「美」呢?

王善人敎人要知足常樂不恐懼,
就升到「意界」,
當快樂「活神仙」;
而再看透因果、不為境遷,
便更上「志界」,
是個如如不動的「佛」了。

人人衷心嚮往的真善美人生,
可不就是這「仙佛」境界?

「美」不抽象也不複雜。
真正的美不管以何形式表現,
總蘊含能引領人向上「挪界」的力量
(王善人語:人要想超凡入聖,得會挪界)。

而像王鳳儀一樣,
願意反省改過、從頭學習的誠實謙卑之美,
正是值得終生追求的「善人之美」吧!

附註:
◎台灣有少數幾個地方在助印王善人的書
正一善書出版社印行的<王鳳儀言行錄>版本不錯
正一 (02)29691368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做過一本<從東北到台灣>
是當年來台萬國道德會人士的口述歷史資料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看看中國近代教育史遺落的一頁傳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