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9。書介。哲學家教你學會過一天

20100609。書介。哲學家教你學會過一天


作者/羅伯洛蘭德 史密斯
出版/臉譜出版

我們都知道蘇格拉底是被毒死的,在接受他的邀請共進早餐之前,可能得三思一下。而如果你真的坐了下來,和他一起享用卡布其諾和牛角麵包,他可能劈頭就會問你……


早晨醒來、通勤上班、血拚購物、上健身房、進入夢鄉……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日常活動,究竟有何特別之處,與更廣大的哲思又有什麼關聯?

本書提供一小時接一小時的實況報導,告訴你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們,對於我們所做的每件事背後的意義都說過些什麼。在書中,你會看到盧克萊修向你解釋為什麼不要預作準備是比較好的,會聽到愛默生建議你該怎麼安排假期,從榮格那裡得到解夢的洞見,從彌爾那裡明瞭蹺班的念頭。

這是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迷人探索,作者援用了文學、藝術、政治學和心理學,以風趣、親切又權威的筆調告訴我們,你的日常生活可以藉由思考這些全世界最有趣的想法,變得多麼不同。

◎一天的哲學和哲學的一天

對蘇格拉底來說,「該給送上土司和馬芬鬆糕的服務生多少小費」和「神是否存在」這兩個問題一樣有趣,它們都是關於弄清楚真實人生中的含混之處。

和黑格爾一起吃貝果或和培根一起吃煎蛋也是如此,惱人的問題是為了求取智慧,讓我們在繁雜的日常生活中做出機智靈敏的判斷。

在尋常的一天裡,我們熟悉的大思想家陪伴你度過時光:

你如何知道自己是醒著,而不是在作夢?你怎麼知道你不是正在作夢,夢見你醒著?笛卡兒告訴你,早晨醒來這件事就是一項富含哲理的行為。

十七世紀政治理論家霍布斯說早上通勤會引發我們野蠻的一面,而尼采卻讓你的通勤之旅變成一件樂事。工作中,馬克思對著你的耳朵叨唸,不要成為薪水的奴隸;慶功宴上,邂逅馬基維利,聆聽他的勸誡。上健身房時,社會歷史學家傅柯在你旁邊跑步,跟你解釋你的例行運動是國家控制的一種形式。

精神分析家拉岡擔任你的專屬店長,在你凝視試衣間的大鏡子時,讓你步入自戀的危機。佛洛伊德對你的購物療法有什麼意見?柏拉圖又會對你的讀書方式說些什麼?和伴侶爭吵時,德國政治思想家施密特告訴你那可能是件好事;洗澡時,可以向佛陀學習避免在沐浴中睡著的祕訣。

我們的人生有九成九是由日常生活所構成,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這些問題,恐怕沒剩多少時間可以反省。

倘若我們真的檢視了自己的一日生活,或許能在穿衣睡覺這類不假思索的瑣事背後,領略到它們的重要性,以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它們。早餐、午餐和晚餐,以及在這之前和之後的每件事,將再也不一樣了。

《內容摘錄》

早晨醒來

卡萊兒(MaraCarlyle)有一首可愛的歌,歌名叫〈活著〉(Alive),歌詞的前幾行是這樣:每天醒來我對太陽感到驚喜,我對醒來感到驚喜!

卡萊兒的歌聲從含糊迴盪至清亮,模仿著從沉睡到清醒的變化。歌詞的可愛之處在於,它重新上演了一遍孩童對醒來所抱持的驚奇感,驚喜於這個世界依然在那,驚喜於人們醒來還存在著。即便是大人,當他從不足的睡眠中醒來,抑或從宿醉,從錯誤愛人身邊,從一堆困惑夢境中醒來,也會有那麼一剎那,就在偏見或絕望再度降臨之前,當他再次甦醒,發現自己依然活著,依然會感到吃驚。

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就算我們每天都要經歷一回,醒來這件事還是可以讓我們感到驚喜?是因為,直到醒來那一剎那,你都沉睡著,所以無法保持足夠的警覺預測到自己即將醒來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嚴格說來,甦醒這件事不可能是一項驚喜??因為根據定義,在你真正醒來之前,你都是睡著的。

所以,即便醒來是我們生命中最可預測的一件事,就像太陽會在早晨升起一樣可靠,我們卻從未目睹過它的到來。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成分勢均力敵,醒來本身是一個悖論,是直線邏輯的扭結,這正是它值得思索的原因之一。事實上,醒來看似平凡,卻是我們所能採取的最深奧行為。說醒來這件事蘊含了哲理,聽起來或許有些奇怪,但在某種意義上,哲學這整件事全和醒來有關,別無其他。

數百年來,「哲學」關切的始終是意識問題,而具有意識,顯然意味著你是清醒的。沒錯,在十九世紀末,我們開始有了發展成熟的無意識哲學(unconsciousness),那是精神分析學的所有主題,但哲學的主流焦點,自古至今,無疑都是聚集在意識現象之上,聚集在清醒時的生活上??思考、感覺、知道、相信、覺察、感知、行動、選擇、喜歡、愛、行善、作惡:一切屬於醒著而非睡著的行為。

所以你在這裡:你醒著。你或許不是一個早起的人,但假如你醒著,至少你是有意識的。是這樣嗎?你怎麼知道你不是依然沉睡在夢鄉?你怎麼知道你不是正在作夢,夢見你醒著?你怎麼知道周遭的每一件事,包括你自己在內,不是幻覺,不是某些壞心鬼怪用來捉弄你的把戲?
這當然變成了最有名的哲學問題之一,而最有名的哲學式回答,是在1630年代由笛卡兒(Ren
Descartes)提出,一個大半輩子住在尼德蘭的法國人。笛卡兒和大多數哲學家一樣,面對這個複雜難解的世界,想要確立某些明確的準則,而他的巧妙之處在於,他是把哲學整個顛倒過來做到這點。他不從某個前提、某組假設、某條第一原則或某項科學法則著手,他決定從無開始,不把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他將站在「證明清白之前一律有罪」(有罪推定)的基礎上,對一切抱持絕對懷疑的態度,看看這樣能得出什麼結論。

於是,笛卡兒應用這種懷疑法,沉著冷靜地得出這樣的理解:他可以懷疑每件事,除了一項事實,就是他正在懷疑。而且,如果他正在懷疑,他必然正在思考。

他接著理解到,唯有東西存在才能思考?怎麼可能有某樣東西被思考卻沒有某個人在做思考這件事?笛卡兒正一步步邁向一個發現。把已知的事實加總起來,他做出以下結論:倘若你能思考,你必然存在。即便你思考你死了,但你思考你死了這個事實,代表你還活著,因為思考意味著存在。笛卡兒找到了存在的證據。

於是,他留下這句傳世名言:「我思故我在。」這是一次大躍進,不只對哲學如此,對一般科學亦然,因為它似乎確立了某樣無法反駁的東西,並因此為接下來的所有研究調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就是為什麼早晨醒來這件事是一項富含哲理的行為,是意識與存在的直接接觸。諷刺的是,我們竟然是毫無意識地在做這件事,因為當我們醒來時,我們不只是重返意識界,我們還重新取得證明它的能力。

在夜間,意識不怎麼明確。雖然做夢也是一種思考的方式,而且理論上,這也是證明你的存在的另一種方式,不過,當問題延伸到你既沒思考也沒做夢的那些夜晚時,就會出現另一個麻煩,那就是,在那些時候你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思考意味著存在,那麼在你沒思考的那些時候,你存在嗎?我會在本書最後一章回過頭來討論這個問題。至於現在,你只要知道,至少白天你是存在的。

所以,笛卡兒藉由把哲學整個帶回起點,而往前躍出這一大步,在你早上伸懶腰時,不管你的起床氣有多高,你都擁抱著一個雖然看不見但卻令人驚奇的現象?你自身的意識存在,你察覺到你在這裡。

這就像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端,把這顆完美的思想之蛋煮熟之後,其他一切就該順理成章的端上桌,然而笛卡兒卻有點不確定該拿這份確定怎麼辦。你現在醒著,你有意識而且你存在??但接下來呢?

人們往往會把你醒著和你有意識,等同於你的才能有在運作??在這裡,「才能」一詞指的是條理分明的思考能力,能夠將事情理出頭緒的能力。

不過,真的可以只因為你醒著,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你的理性思考能力正在運作嗎?感覺好像不總是這樣,讓腦袋開始運轉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不過,等你的眼睛適應了光線之後,你的理智是否也跟著甦醒了?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你可能有意識但卻處於瘋狂狀態??有意識和有理智並不總是配好的。倘若一早醒來就知道自己不只存在,而且還思路清晰,那就真是太棒了。

這麼說吧,在你穿越層層被單奮力回游到意識源的過程中,你或許懷疑過自己的存在,但也因此證明了自己的存在,然後你開始察覺到窗外的交通:也許是某把風鑽決定加入合唱行列,也許是資源回收車經過,碎玻璃的匡噹聲不斷敲打著寂靜。你咒罵那些噪音,重新埋入枕中。

就在這個時候,康德(ImmanuelKant)坐在你的床尾,準備來挑戰你了?康德的巔峰時期大約在笛卡兒死後一百五十年,他是一位眾所周知的失眠者,以穿戴睡帽睡袍終夜工作著稱。他當然會懷疑你的反應是否理智。為什麼?

看著你試圖縮進鴨絨被下,康德會說,你醒來,知覺到交通聲音很吵,但那充其量就只是知覺而已。你不必然會做出理智的判斷,你的理性也許仍在沉睡。你如何能夠確定你聽見的噪音是真的噪音,而不是起床氣的投射?你再次將手伸向被單的動作,是康德所謂的「純粹理性」(purereason),也就是先天為每個人而存在的普遍真理,抑或只是你個人的貪懶和逃避表現?

沒有留言: